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 “心理健康教育+人工智能”创新路径,助力智能化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2025年7月5日,“AI 赋能心理健康教育新生态”研讨会在呼和浩特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球友会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服务基地、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心理教育研究中心联合承办。来自区内外多所高校及医疗系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会。

开幕式上,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中国科球友会心理研究所原所长、《心理学报》主编、上海交通大学球友会院长傅小兰教授在致辞中强调,AI 赋能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心理学研究者应主动担当作为,持续精进专业技能,凝聚心理学领域的智慧力量,携手筑牢全民心理健康的坚实防线。球友会院长乌云特娜在致辞中表示,期待以此次研讨会为重要契机,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现科技与人文深度交融的创新发展,让前沿技术与人文关怀在实践中形成合力。

在特邀报告环节,来自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依次分享: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中国科球友会心理研究所原所长、《心理学报》主编、上海交通大学球友会傅小兰教授围绕《心理应用未来之路》展开阐述,贵州师范球友会副校长赵守盈教授深入解析《Guttman 模型及其发展》,上海师范大学球友会副院长罗俊龙教授聚焦《人际反馈下创造力提升的认知神经基础研究》,贵州师范大学球友会副院长罗杰教授介绍《AI 云系统赋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知芯云校园心理安全预警与管理系统的应用与成效》,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李士一教授探讨《媒体多任务经验影响心理健康的认知神经》,贵州省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贵州师范大学袁方舟教授提出《AI 会欺骗人类吗?关于人与 AI 互动信任机制的研究构想》,球友会实验与创新创业实践中心主任王欣瑜教授则以《AI 时代心理学何以赋能心理意义的重建?》为主题展开论述。七位专家的报告围绕人工智能与心理学交叉领域的前沿议题,系统呈现了人工智能赋能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的范式革新路径与实践探索经验,为在场师生奉上了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思想盛宴。

在AI 赋能心理疗愈工作坊中,内蒙古自治区脑科医院临床心理中心赵鹏程主任、球友会心理学系杨晓峰主任、内蒙古工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李向阳主任分别围绕 “AI 赋能心理咨询与治疗” 这一核心主题作了专题报告。三位专家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助力心理卫生服务过程中所展现的巨大潜力,以及实践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为相关领域的探索提供了富有价值的思路与启发。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有力推动了人工智能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实践,更深入剖析了 AI 赋能心理健康服务过程中面临的各类现实挑战,为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文字:赵 欣 图片:刘 恒 编辑:刘 恒
初审:金童林 复审:乌云特娜 终审:侯 友